当前位置: 首页 > 大记事 >

1712 年 04 月 04 日 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所有关于04月04日的大事件     所有关于1712年的大事件

1712年4月4日 (农历二月廿九),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清初在恢复赋役剥削后,主要是按照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一条鞭法虽然已把一部分丁银挪向地亩征派,即由地商与人丁
  1712年4月4日 (农历二月廿九),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清初在恢复赋役剥削后,主要是按照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一条鞭法虽然已把一部分丁银挪向地亩征派,即由地商与人丁共同负担,

  但丁银并未废除,而且数额依旧相当大,农民不堪负担,被迫逃亡。

  清朝不得不变通剥削的办法,公元1712年4月4日(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宣布,以1711年(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数额为永久的丁银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

  康熙帝说,这是“有益于民”的“盛事”,所以叫作“圣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后一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它实行于清代康熙末年,普及于雍正初年,最终完成于乾隆四十二年。“摊丁入亩”是把历代相沿的丁役银合并于田赋银之中,一起征收。

康熙帝(资料图片)
康熙帝(资料图片)

  1712年4月4日这一天是中国税收史上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清朝的康熙皇帝宣布实行一项新政策,称为“摊丁入亩”,从此之后圣世之丁永不加赋。用今天的语言讲,就是从这天起国家只收土地税,不再收人口税了,老百姓再生孩子也永远不收财税了,而且税收的标准按照上一年的数字不再增加,当年清朝对这一条政策曾经自我解释说这是千古以来,历朝历代对老百姓都没有过的仁政,从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1712年起清朝为什么不收人口税了?满清皇帝真的是那么仁义爱民吗?当然不是,但是我们要承认清朝皇帝他是满族,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处理税收等问题一直比较谨慎,开始清朝给老百姓的负担就比明朝轻,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反清复明的号召,清政府用这种方法能够争取多数汉族群众,因为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吃饱肚子,而不是看京城里飘扬的旗帜。

  康熙皇帝要免除人口税也含有恢复农业经济的目的,因为中国自西汉以来统计人口一直是收人头税,哪里人多哪里就要多收税,老百姓交不起,采取的办法就是举家逃跑或者是瞒报,甚至溺婴,也就是把刚生下的小孩淹死。历朝的人头税确实是对老百姓的一种灾难。直到清朝初年还有大批百姓离开土地逃亡,这到头来也严重影响了土地税收,清朝至康熙年间免除了这项税,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生孩子,也可以安心生产,不必须逃亡。

  从长远看对朝廷也是有利的。免除了人头税之后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清朝中后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的大爆炸,在此之前朝廷统计的兵数总共也只有2400万人,如果再算上妇女、老幼,清朝初年全国有统计的人口顶多有1亿人,可是实行免除人头税的政策,只过了130多年,

  到了清朝道光二十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1840年,全国人口统计竟然达到4亿12000万人,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生育高峰。
(责任编辑:{adminname})
  •     以下为相关的大记事:
  •     
    1799年2月7日(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死。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和珅,嘉庆帝立刻宣布革大学士和神职,下狱治罪。 19日历数和珅20大罪状,查抄了他的家产:"楠木房屋,僭侈制,依照宁寿宫制
  •     
    1907年1月20日 (农历腊月初七),中国化学家王葆仁出生。 王葆仁教授是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高分子合成和有机合成化学家。 1907年1月20日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1986年9月12日卒于北京。
  •     
    1949年2月14日, 上海“和平使者团”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等16人受李宗仁之托,以私人资格乘飞机到达北平,与中共方面商谈国事。 该团于2月22日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西柏坡,受到
  •     
    1455年2月23日 (农历二月初七),约翰内斯·古腾堡用活字印刷机第一次印刷了《圣经》。 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又译作谷登堡、古登堡、古滕贝格),约1400年出生于
  •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1994年2月5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
  •     
    1135年6月4日 (农历四月廿一),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逝世。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赵佶(jí),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
订阅我的博客(RSS)